陆建新:见证“深圳速度”,刷新“中国高度”,拥抱“城市温度”

发布日期:2020-12-13 【字体:打印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发生沧桑巨变,最直观的变化,是城市的面貌,广大建设者居功厥伟。陆建新,便是广大建设者的杰出代表。

  陆建新,男,汉族,196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建科工华南大区总工程师。

  陆建新先后荣获全国“国企敬业好员工”“央企楷模”“中国好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2018年4月28日,陆建新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作为获奖代表在2018年广东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模表彰大会上发言。2018年10月24日,他作为广东省改革开放相关方面代表,在深圳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2019年9月,陆建新当选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58名)和广东省“南粤楷模”。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陆建新受邀乘坐“春潮滚滚”彩车,经过天安门广场。2020年春节,登上央视春晚,代表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向全国人民拜年;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陆建新作为两位深圳代表之一上台发言,并荣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共40人);同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陆建新1982年中专毕业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为南京工业大学)工程测量专业,从最基层测量员做起,扎根施工一线38年,辗转工作于国内外8个城市,参与44项工程施工,参建工程总高度达3600余米,开发了一系列国际领先或先进的钢结构施工技术,逐步成长为钢结构建筑施工领域顶级专家,被誉为“中国摩天大厦第一人”。他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中国建筑从100米级高度逐步攀升至600米级世界高度的全过程,亲身参与创造了深圳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深圳地王大厦“两天半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和广州西塔“两天一层楼”的世界高层建筑施工速度新纪录,使中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从落后西方半个世纪跃升为世界领先水平。他是北上广深城市7座时年地标建筑的建造者,参建了北京银泰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广州珠江新城西塔以及深圳国贸大厦、地王大厦、京基100、平安金融中心等深圳80、90、00、10年代的地标建筑,在中国建筑行业绝无仅有。他主持完成的11项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1项成果荣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金奖。主持及参与完成的国家专利达400余项,参与完成的成果获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个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胸怀壮志、勇攀高峰,将中国建筑从100米级高度逐步攀升至600米级世界高度

  陆建新胸怀建筑强国梦,亲历了中国建筑从100米级逐步向600米级世界高度攀升的壮阔历程,屡屡刷新中国高度。

  1982年,陆建新18岁,在中国第一幢超高层建筑深圳国贸大厦(160米)从事施工测量,控制大楼整体垂直度偏差不超过25毫米,从此与超高层建筑结下不解之缘。1984年,他被派往中国第一幢超高层钢结构大厦深圳发展中心项目。当时我国没有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施工经验,一家落标的境外企业说“你们就等着盖出第二座比萨斜塔吧”。他暗暗较劲,认真研究测量方案,反复校核安装精度,深圳发展中心至今仍屹然挺立。1994年,当时的亚洲第一高楼深圳地王大厦(384米)开始动工,他自制测量仪器支撑架,创新采用全站仪配小棱镜、激光反射片等测量方法,成为钢结构安装行业测量标准工艺并沿用至今,将大楼整体垂直偏差控制在当时代表世界最高水准的美国标准允许偏差的1/3以内。

  国内已封顶的7座100层以上钢结构摩天大楼,陆建新主持承建了其中4座:作为总工程师参建了时年世界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米);作为钢结构项目经理参建了时年广州第一高楼广州西塔(437.5米)、时年深圳第一高楼京基100(441.8米)、如今深圳第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600米)。他参建工程总高度达3600余米,被誉为“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除了高度,他还为城市的宽度和广度作出了卓越贡献,参建了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等大跨度钢结构工程,其中,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是全球最大会展中心,钢结构总量达到27万吨,相当于6个“鸟巢”,拥有八项“世界之最”。

  二、勤钻苦练、奋力赶超,使中国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从落后西方半个世纪跃升为世界领先水平

  陆建新孜孜不倦地钻研施工技术与管理,破解过成百上千的技术难题,将中国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推向了世界领先水平。

  2004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陆建新带领团队成功化解10项“第一次”难题。2007年,广州西塔项目,他发明了斜钢柱无缆风绳临时固定技术,带领团队创造了“两天一层楼”的世界高层建筑施工最快纪录。2012年,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使用的四台大型动臂式塔吊须附着在井筒外壁并逐步爬升到600米高空,这一做法当时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他带领技术骨干,历时数月反复研讨论证,最终攻克了这项世界级难题,研发了“悬挂式外爬塔吊支承系统及其周转使用方法”, 减少1100多个塔吊使用台班,节省工期至少96天,取得直接经济效益7680万元。他迅速将该技术在天津117大厦等项目中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该技术于2014年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于2017年夺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金奖。

  38年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陆建新创新了巨型钢管柱开孔养护混凝土、压型钢板与钢梁贴合器等技术措施,带领团队创造了“国内第一立焊”“国内第一仰焊”“国内第一厚焊”等施工技术新纪录。他主持研发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超高层复杂体系巨型钢结构安装成套技术”等11项科技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主持及参与完成的国家专利达400余项。中建科工获得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他参与了其中4项,个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三、长期坚守、敬业奉献,从一名普通的测量员成长为钢结构建筑施工领域顶级专家

  陆建新长期奋战在施工一线,辗转工作于国内外8个城市,参与44项工程建设,38年始终扎根在施工一线,其中从事施工测量工作14年、担任项目总工程师13年、担纲项目经理10年。他从最基层干起,勤奋钻研、吃苦耐劳、热心厚道、甘于奉献,将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专业学习和工程实践上,付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努力,终究练成了一身过硬本领,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钢结构建筑施工领域顶级专家。

  陆建新勤奋钻研、善于学习。参加工作初期,岗位平凡,工作艰苦。他白天现场奔波,夜晚或认真研读技术书籍,或与工友们伏案探讨,看图纸、写写算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计算机开始在工地使用时,他很快就能娴熟运用CAD等软件,2000年在广州新白云机场航站楼项目中,他就巧用计算机三维模型核对手工计算数据。除了测量,他还干过塔吊装卸工、开过卷扬机,公司每引进一台新设备,他都要深入工地潜心研究其原理和使用技能,工地上绝大多数设备,他都能熟练使用。

  陆建新吃苦耐劳、严谨精细。他每天提前半小时到项目现场,每天到工地巡查,每周一的6点50分组织劳务召开安全晨会,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始终如一。项目图纸再厚,他也会在第一时间看完,并仔细研究,确保项目不因错看、漏看图纸而打糊涂仗,不因没有发现设计不合理而打窝囊仗。他对管理细节同样认真执着,项目上的每一封往来函件他都逐字审阅,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放过。

  陆建新热心厚道、不计得失。他以丰富的专业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时刻“想业主所想、急业主所急”,常常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2010年初,某大型项目主辅楼间第七层连廊600吨重、1000余平方米楼板,因平面滑动支座没有及时约束固定而扭转偏移了400毫米。这本不属于钢结构施工的职责范围,正当业主为此发愁的时候,陆建新主动提出解决方案,并且亲自指挥纠偏工作顺利完成。陆建新团队为此报价仅10万元,远低于专业机构报出的180万元。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多报一点,他说:“我们主动承揽这件事,属于帮人解困。既然是帮助,这次就不按生意来收费。”2010年12月,深圳平安项目地下室钢结构制作工程正式招标,他仔细分析核对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并结合自身经验,向业主提出优化建议并手写了整整两页纸的塔吊布置合理化建议方案。据后来统计,这一无偿建议再次为业主直接节约费用超1000万元。

  陆建新甘于奉献、淡泊名利。为了工作,他放弃了外出脱产进修的机会,至今依旧是中专学历。论资历,他早已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还受聘为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成为钢结构建筑施工领域公认的顶级专家,并且在土建施工等领域也颇有建树,本可以晋升至更高的管理层,但他却始终扎根在条件艰苦的施工一线。也曾有民企多次以数百万年薪聘请他,他都婉言谢绝了。他说:“我专注做一事,把工作当修行。”他甘为人梯,秉承建楼育人理念,无私传授知识和经验,把责任心和工匠精神一并传承给年轻人。在他的培养下,有40多位年轻的技术人员逐步走上项目负责人、总工程师等岗位。

  2020年初,全国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2月上旬,陆建新主动请缨,率先奔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项目施工现场,为深圳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贡献。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工序交叉难度大的问题,他科学组织、严格把关,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疫情防控等方案一次成型。陆建新和技术团队争分夺秒,三天三夜完成应急医院建造图纸,为应急医院的如期建成提供了坚强保障,为深圳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贡献。

  如今,陆建新依然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奔波于各个施工工地之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真谛,书写着敬业奉献的精彩华章。他的辛勤奉献化作了幢幢“擎天之柱”、座座时代地标和累累科技硕果。38年风雨兼程,38年驰骋工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甘当深圳特区的“孺子牛”,以专业敬业,继续谱写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新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