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畔的西九文化区,一座类似古代器皿方鼎的巨型建筑面朝大海昂然矗立,金色外观在阳光下分外抢眼。这是北京故宫博物院与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合作建立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下称“香港故宫”),已成为香港中外文化交流的崭新地标。
2017年6月29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见证下,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协议》签署仪式。
2019年3月,中国建筑集团旗下中国海外集团中标项目主体建筑合约,4月24日正式启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项目主体建设。
2022年7月3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香港故宫正式对公众开放。开馆一周年以来,已录得访客人次近120万。
香港故宫三面环海,占地约1.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3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座7层高的博物馆大楼。作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内地以外的首个合作项目,南北两个“故宫”,一个凝聚了古代匠人的智慧,一个展现着大国建造的风采,隔空遥望,共同守护和传承中华文明。
建筑互融,以港式风味重现传统文化
香港故宫外形“上宽下聚,顶虚底实”,矗立在维港之畔,像一个流光溢彩的巨大方鼎,无论是近看还是远观,都散发出厚重的历史底蕴。
匠心独具,意味着建造难度加大。项目大量采用高精度的悬臂倒挂结构,形成斜度高达1:3的清水混凝土外墙,总面积达11,000平方米,施工难度极高,成为了香港第一座高倾角、大面积的倾斜清水混凝土外墙建筑结构。
至于内部设计,其汲取了北京故宫中轴空间平面递进的理念,以中庭空间垂直递进,再由纵向、立体的中轴线将不同的楼层串联起来,营造鳞次栉比的观感。
与此同时,为保留紫禁城琉璃瓦、红墙等“故宫DNA”,建筑团队在外墙中还采用了饰面铝板、玻璃幕墙、天然渐变铁饰面板等形式的预制构件,结合当代香港的都市气息,用“新瓶”装载紫禁城的“陈酿”,别具“港式风味”。
参与工程建设的项目经理黄觉升坦言:“按照图纸,我们会用到4022块设计各不相同、每一层曲面均不相同的饰面铝板。若用传统方式生产,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安装误差也比较大。”工程团队对每一件铝板的支架都进行了尺寸微调,最终将误差控制在误差在3毫米以内,以达到最佳效果。这也是古代与现代建筑互融的典型印证。
科技赋能,以工匠精神守护国之重宝
作为香港工程界第一梯队,中国海外集团旗下工程团队在建设全过程中,采用建筑信息模拟(BIM)技术辅助生成图纸及碰撞检测,实现BIM全过程应用,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精准度。
香港故宫担负着以建筑空间守护国家宝藏的使命,满足消防、展览、安保方面的使用需求至关重要,场馆的温湿度、防风抗灾能力、安保防盗能力都必须做到最好。张学帆是项目机电部门的员工,在此次项目建设过程中,他表示每一个细节都不容有失,必须有科技加持,才能守护国家文物。
比如在消防系统的设计上,建设团队采用了预动式花洒洒水系统、Novec 1230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远射程花洒洒水系统三套不同的消防系统协同工作。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在及时灭火的同时保证博物馆内设施和文物不受破坏。“一般香港当地验收,有3至6位代表到场即可。但当时香港特区政府消防署验收,除了验收人员,有超过30位消防署工作人员到场参观学习。”张学帆感叹道。
除此之外,项目建设过程中总共采取了17项科技应用技术,包括VR安全体验、AI镜头识别火情、3D打印设备及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技术等,覆盖建筑施工、协调、监测、监察、培训、推广等6大领域。
艺术交融,以国之重宝提升文化自信
“故宫”这两个字,在国人心中的分量不言而喻。
“大家一看到这个项目是‘故宫’,就觉得应该由一家能代表中国建造实力的企业去做。”回想当初竞标情形,香港故宫项目负责人王勇说。
中国海外集团自1979年进入香港建筑市场,曾完成香港国际机场客运大楼、香港迪士尼乐园、港珠澳大桥香港接线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在香港这40多年,我们建了无数工程。首先我们非常想做,其次我们有能力做,最终我们拿下了这个项目。”王勇说。
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重要实践,香港故宫的建设是故宫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国际化香港之间的创造性结合,是内地与香港文化文物合作的里程碑事件,是香港与内地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传承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实践。
2022年5月28日,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出借的首批文物抵达香港,总数逾900件珍贵文物随后陆续抵港,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揭幕助阵。这是故宫博物院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文物出境展览。
香港长期处于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多元文化开放并存的环境,具备了中外文化荟萃的特色和优势。而中国内地在综合国力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需要打通输出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渠道。
“这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建筑载体。在中西文化交接的香港,这个项目时刻提醒港人,我们的根在中国,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王勇说。
王勇和他的同事们都为能参与这一重大工程而骄傲。在施工高峰期,工地上每天有超过千人参与建设,大多是香港本地员工。一位香港工友说,他小时候去过北京故宫,现在能在香港参与建设故宫特别自豪。(中海集团供稿)